2016年7月16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携手长平经济论坛在北京共同举办了“2016年中经济形势分析展望会”。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张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温信祥,财新智库莫尼塔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等权威人士与学者出席此次活动,并发表精彩观点。
会议上,SAIF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张春发表致辞。张春教授介绍,SAIF成立于2009年,在七年多的发展中,已经构建了国内最完整的金融类管理教育产品线,并对于中国经济和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当前,对于中国金融、经济的研究滞后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SAIF希望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今年上半年,SAIF顺利通过国际精英商学院联合会(AACSB)的国际认证,成为全球获得该认证的最年轻商学院之一。
国统局副局长:GDP增速维持6.7%实属不易
随后,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从经济增长形势、通货膨胀形势、经济运行中的积极特点、经济运行中的若干问题这四个方面,就上半年经济数据及未来走向发表了演讲。
对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形势,许宪春分析称,从生产角度看,上半年GDP增长6.7%。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GDP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说明GDP保持6.7%的增长主要是靠第三产业拉动。
从行业看,第三产业主要是靠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拉动。上半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9.0%,增速较高,主要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和物业管理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的结果。上半年,其他服务业增长8.9%,增速较高,主要是新兴服务业、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和部分公共服务业快速增长的结果。
许宪春认为,上半年经济增速回落,主要是受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回落的影响。上半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均比去年同期回落,其中第一产业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增速回落幅度最大,对GDP增速回落的影响最大。
许宪春总结认为,经济运行呈现出三大积极特点,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在不断累积、“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
经济结构优化方面,产业结构继续改善,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1%,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结构进一步改善,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7和1.2个百分点。
同时,新动能在不断积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上半年工业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2个百分点。上半年新产品、新兴服务业、网上零售额也都快速增长。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产能过剩行业的产品产量下降,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出现积极变化,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工业企业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有所减少。
许宪春指出,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二是产能过剩,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上仍比较困难;三是地区行业分化明显,新旧动能转换面临挑战。
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出口需求稳定增长难度较大。世界经济复苏不如预期。其次,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速回落,特别是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第三,存货变动需求下降。第四,居民收入增速回落,导致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回落。
许宪春指出,第二个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导致工业产能利用率下降,资源闲置,加大单位产品成本,影响产品价格下降。由于工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加上市场需求不振,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上仍比较困难,销售偏低,应收账款增多,利润增速回落。
第三个突出问题是地区行业分化明显,新旧动能转换面临挑战。分地区看,一些转型发展起步早,产业结构较为多元,市场活力较强的地区发展态势较好,而一些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产品依赖较强、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的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困难;分行业看,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特别是与消费升级相关的行业发展势头较好,而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仍步履维艰。
许宪春表示,虽然这些问题比较突出,但对中国经济增长还是比较乐观。GDP增速能维持在6.7%实属不易,这在世界上也是很高的增速。新经济在对冲传统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特别是沿海地区新经济增长很快。一旦新经济和新动能足以抵消传统经济下滑的影响,中国经济就会稳住,对此要有信心。经济增长回到之前10%左右的水平已不可能,目前维持在6.5%以上的增长已相当不错,应对中国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
嘉宾评议:中国经济最坏时刻过去了吗?
在之后的评议环节,各位嘉宾各抒己见,对于经济形势的走势表达了精彩的观点。
张春教授从当下第三产业的发展态势入手,总结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几个特征。他指出,供给侧经济原来主要是靠工业、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拉动,而第三产业从2012年开始稳定增长,目前所占比重已经达到54%,是一个“很好的迹象”。而对比发达国家70%的比重来看,中国第三产业还有50%到70%的发展空间,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点。
在他看来,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制造业的回温是一个可喜的点。同时,张春教授强调,制造业依然面临着去杠杆、去产能的问题,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是否能够补偿制造业的下滑速度,这是中国经济的风险所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则认为,目前我国无论是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还是分配结构都在改善,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既有供应链技术的变动,也有市场的调整,还有经济新常态本身结构的变化等。
不过,祝宝良认为,中国经济最严重的时期并未过去,“今年四月,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增速降至3%,这一速度远低于前期预测。” 他进一步指出,制造业投资增速在5%以下会导致需求和供应出现问题,在需求不足、供给下行的双重压力下,经济的下跌可能是无底线的。而要解决这样的困境,应当在需求方面多做工作,同时推进改革。
新旧经济发展能否在数据中体现?
财新智库莫尼塔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则指出,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放慢的变量,即‘快变量’,与服务业、新经济、新业态这些‘慢变量’,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非常明显的。他认为,目前政府的统计逻辑是“旧经济下行,新经济在发展”,慢变量和快变量的矛盾在统计数据上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
沈明高他以服务业的数据为例称,服务业可以弥补制造业或者投资的放慢,但是服务业主导的增长不可能是7%或者更高。
对此,许宪春解释道,服务业主导的经济一般增速都比较低,这是普遍现象。中国的服务业占比增长虽然快,但服务业的增长还不能完全超出非服务业的增长,所以“两个变量必须同时发展”。同时,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服务业占比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服务业还具有阶段性特点,可能还有一段比较快的增长。”
细读宏观数据 把脉中国经济
根据统计数据,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温信祥分析称,餐饮业的回升体现出民间消费仍在提高,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亦非常火爆,这些现象说明“去年到今年的形势还是不错”。同时,他指出,CPI里的服务业和住房占比过低,服务业的民间指数可能被严重低估。
温信祥还强调,要时刻关注各个市场的加杠杆行为,“去年是股市加杠杆,今年是债市加杠杆,各种加杠杆的行为也会导致很大的风险。”同时他指出,今年上半年银行不良率双升,这让“如何补充银行资本,强化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评议环节的最后,在被问及下半年GDP的走势时,祝宝良预计,经济增速还会放缓,“房地产的增速会放缓,金融业的增速也会放慢一些,其他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动,唯一的亮点就是库存,下半年房地产库存有可能要加一点,但最多加0.1个点,量很小。所以,下半年的GDP不会过6.7%,可能在6.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