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电话 : 让我们主动联系您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SAIF老
师会尽快与您联系。

 
让我们联系您
沈建光:以供给侧改革减少对货币政策依赖
发布时间:2016-03-30 浏览次数:5623次
如今,货币政策在各国央行的共识下成为全球稳增长的新主题。日本首次实行负利率、欧洲加大负利率幅度、美联储暂停加息并将全年加息逾期次数下调为两次……然而,单看各国央行每一项货币政策的实施,或许直接影响有限,但合在一起,就将改变全球经济格局。

用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的话说,“各国央行都在使用货币政策来解决问题,但货币政策已经走到极限,货币政策有着不能承受之重。”

在2016年3月23日举办由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华尔街见闻共同举办的活动上,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与大家共同分享了他对于货币政策的观点。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

亮点语录:

l  IMF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的货币,人民币成为第三大储备货币,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l  中国不会进行一次性贬值,也不会重新搞资本管制了。有观点提出要再实施资本管制,在我看来,在资本不开放的情况下所形成的汇率也不是真实的。
l  国企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部分。
l  全球在面临经济下滑,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哪个国家出大问题,对别的国家都没好处。美联储之所以把推迟加息的责任推给中国,是因为中国现在这块溢出效应非常大。
l  一次加息不会造成美元的大幅升值。

更详细的现场观点,请看以下实录:

过去:宽松政策曾让美国走出通缩

先从全球三大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来看。

首先,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很快走出困境,跟它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有关。美国印钱的速度之快,帮助他们走出了经济困境。但同时,其资产规模也迅速扩张,现在美联储的总资产,是危机前的5.5倍。

然而,欧洲央行在2011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加了两次息,这种错误是非常致命的,致使其2012年、2013年的资产负债表出现的大规模萎缩。从这点上来看,美国的央行和市场沟通更为巧妙,美国所谓的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只是不再印钱。现在,欧洲央行又重新降息,资产负债重新扩张,又开始实行负利率,但经济仍然没有走出低谷。

日本央行则是非常典型的保守型代表,也是反面的例子。虽然日本实行量化宽松,但是它的资产扩张得非常慢,原因是当时提出只要通胀到零,就要退出宽松政策。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致使通缩反反复复。现在,日本央行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即日元贬值,由此帮助其走出了通缩。从这一点来看,货币政策对于防止通缩还是有效的。

现在:仅靠货币政策难以为继

现在,全球经济萎靡不振,增长率都在下调。但看现在的对策,翻来覆去还是货币政策。其中,负利率的推出引起了极大反响,负利率的危害越来越明显,而且大家对负利率能否达到效果的信心越来越低。我觉得,这是全球货币当前的一个困境。

美国在经历了剧烈的货币扩张后,尽管经济正在迅速恢复,但波动仍然很大,根据最新的数据,美国去年四季度的GDP增长仅为1%。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其实非常缓慢房地产、金融服务、服务业才是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而现在,美国依靠服务业和金融业的经济基本结构并没有改变。

造成美国最大问题的,其实是贸易逆差大。从美国贸易逆差来看,其根源在于石油贸易,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对于扭转石油贸易逆差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但除石油外的非石油贸易逆差,实际还是增加的。这就再次说明,其经济基本结构没有改变。

美国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大的实际上是建筑业,这与整个建筑业的工资总额有关,但在新一轮的复苏中,建筑业的复苏也成为了一大亮点。金融业虽然在危机中受冲击最小,但危机后的扩张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而制造业在危机后一直复苏缓慢。所以从美国的情况来看,用货币政策继续来拉动经济的作用其实是越来越小的。

那么,欧洲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欧洲的主要问题是内部制衡严重,各国对于货币政策看法的不一致。欧洲央行推出了货币刺激政策,在宣布时欧元贬值1%多,随后反弹了3%,现在欧元汇率比该政策宣布之前还强劲,市场根本不买账。

也就是说,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欧洲内部对于是否用货币政策的意见分歧很大。市场认为,欧洲宽松的经济已经到极致了。这也是欧央行宣布强劲的货币刺激政策后,欧元大幅升值的原因。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内部制衡,根本原因在于欧洲各国经济发展及环境的不同。以德国为例,德国财政在过去四年基本没有赤字,去年还出现了财政盈余,所以一方面财政紧缩,一方面货币放水,也看出欧元区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原因——货币统一,财政不统一。欧洲的问题就是,没有领导力就没有结构性改革。

中国:以结构性改革减少对货币政策的依赖

首先,中国不会进行一次性贬值,也不会重新搞资本管制了。

“金砖五国”中,除了中国和印度还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外,其他国家都在深度衰退,事实上,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美元汇率升降周期密切相关。美元走强,发展中国家受损失;美元贬值,发达国家受损失。这其中关系到货币高估和资本流失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中国现在应该小幅贬值,且战且退。但有机会就贬一点,没机会就不贬,这种策略其实是非常有危害性的。因为每一次贬值,都会造成外汇储备大量流失。

人民币从去年8月份开始贬值,外汇储备在8、9月流失得最多。然而,只要央行有决心顶住, 大家就不急着把钱换成美元。但是到了11月份,又进行了新一轮贬值,这就造成12月份外汇储备大量流失。今年1月份,流失率又创历史新高,连老奶奶都在银行排队换美元。如此反复会造成国民信心丧失,外汇大量流失。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是进行一次性贬值,但这只是理想化的解决手段,后果无法控制。历史上,泰国曾经进行过一次性贬值25%,导致几乎所有银行倒闭。一次性贬值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贬值底线。此外,重拾资本管制,采取这种措施只会导致此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费。

对中国而言,现在的经济增速下滑,所以要调整,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仍有财政政策空间,要以结构性改革来摆脱对货币政策的依赖。但要注意的是,今年的五大任务,其中尤其是去杠杆,还是会对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今年,截至目前,我国的信贷又超天量。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完全偏宽松的,降准降息之外还有定量操作的各种工具,利率在下降,财政赤字率在上升。

现在,经过金融财政政策的刺激之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亮点,一些新兴的产业,包括航天、信息、电子等发展迅速,新开工土地建设也有所回暖。但钢铁、煤炭等传统重工业仍然面临很大挑战。

此外,我们还需要防范金融风险,第一大风险就是人民币汇率的风险。好消息是我国央行还是非常强调汇率的企稳。第二是去产能,去产能要不可避免造成下岗,坏账,但同时我们又要保证GDP6.5%以上的增长,其实这个协调工作也是非常难的,是阵痛。

这其中还会涉及到多项改革中的矛盾,如国企改革中市场效率与企业内部党政干部的矛盾;财税改革中房产税与房产价格的矛盾;供给侧改革中的税制改革矛盾;结构性改革等都是中国经济目前所要面临的问题。
资料下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