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电话 : 让我们主动联系您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SAIF老
师会尽快与您联系。

 
让我们联系您
直面心理与理性决策间距离 揭示“非理性”之下投资奥秘——SAIF金融EMBA公开体验课“非理性市场的行为金融洞察”举行
发布时间:2015-03-23 浏览次数:5132次
3月19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公开体验课在学院北京校区开讲。本次公开课的主题为“非理性市场的行为金融洞察”。SAIF金融学教授、副院长朱宁通过深入剖析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阐释行为金融对于投资决策的重要影响,从而帮助学员提升把握市场情绪、判断市场趋势的能力,优化投资过程和投资决策。
 

朱宁教授用几个心理测试案例阐明,在投资过程中,人的大脑和思维会说服人们看到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趋势,而很多重要的投资决定,往往建立在这种不存在的认知趋势基础上。他指出,投资者不仅要对企业和行业有所了解,还必须对于全国乃至全球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基本的预判。


通过对摩根士丹利、中信泰富等机构投资失败案例的解读,朱宁教授表示,即使是全球最专业化、最有投资能力的金融机构,投资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过程。关键在于投资者本身是否能将投资态度和投资本身的困难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投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人们之所以没能够充分意识到投资中的挑战,可能因为以下几种原因:过度自信或自负、线性推断、基于短期过往趋势,忽略历史长河带来的智慧等。” 朱宁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对自己投资能力过度自信,导致很多投资者仓促、不负责任地进入资本市场。这既导致整个市场出现了高额流动性和高额的换手率,也导致了一些投资者把很多完全和投资无关的消息,当作重要的信息来炒作,非但没有赚钱,却造成了很大的财富损失。


因此,朱宁教授建议,中小投资者应当意识到,在和上市公司的博弈过程中,自己处于明显劣势。“如果能清楚意识到这个问题,就会知道,上市公司很多高管会利用所具有的信息优势、管控能力、专业人士帮助,来投其所好,带来更高的收益或业绩。”即使是在牛市里,很多投资者对于投资的态度、风险的把握,仍然相对有限。
 

在演讲后的互动环节,观众纷纷提出了关于行为金融、投资方面的问题,现场互动热烈。对于行为金融的理论如何应用到实践中的提问,朱宁教授表示,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由于没有战胜市场的能力,资产配置比挑选合适的股票、合适的时间都重要得多。



现场也有观众提出行为金融与公司金融、特别是公司估值之间关系的问题,对此,朱宁教授表示,一方面,公司高管本身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偏差,跟每个普通投资者一样。另一方面,在很多中介机构帮助下,他们也在不断揣摩和利用投资者的狂热心理。相对于投资者而言,企业有更多自主权和选择空间,“我希望大家不要在已经给定的劣势地位下,还犯了追高或短期线性推断的错误,让自己错上加错”。

课程背景:

投资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博弈。想要做好投资,须对与投资相关的心理学有深刻的理解。行为金融学正是将心理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帮助人们更好的投资。


在中国,投资能量一向巨大。无论是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抑或是普通老百姓,都越来越来积极的参与到各种投资活动中。然而,金融交易瞬息万变,金融市场异象迭生。面对隐形的种种“投资者的敌人”,只有知己知彼,正确梳理并树立投资理念,超脱人性弱点,远离盲目投资,才能抢识价值机会,分享全球投资收益。

资料下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