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电话 : 让我们主动联系您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SAIF老
师会尽快与您联系。

 
让我们联系您
孔泾源:预计这两年中国经济底部在6%-7%
发布时间:2015-11-18 浏览次数:5155次
当前的中国经济正陷于实体经济通缩、大方针要求去杠杆、挤泡沫的两难困境中。如何进行更强有力的金融深化与结构性改革,并以此推动实体经济发展?11月11日,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司原司长、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孔泾源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2015金融EMBA秋季班开学典礼上发表主旨演讲。

孔泾源以“宏观经济态势与创新发展趋势”为主题,重点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市场趋势和创新发展四方面阐述了中国当前和未来的金融改革发展形势。
 
 
以下为孔泾源观点精粹:

一、实体经济换档探底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处于下滑趋势,中间虽然有一些峰谷变化,但总体是减速的趋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由最高的40%下降到当前的10%左右。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速也处于下行。进出口起伏波动,但是依然持续下降。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完成2020年比2010年GDP翻一番的任务,经济增长在今后5年必须保持6.523%的增长水平。这两年的经济底部预期会到7%,甚至是6%。
 
实体经济衰退是趋势,不是现象。对于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国家,并不存在换挡的问题,但是作为经济赶超型的国家,在高速增长到中低速增长的过程中,其实有规律可循。一般而言,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下的赶超型国家,平均增长率可达到8%;人均GDP在1万至2万美元的国家,平均增长率为4.5%左右;人均GDP2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平均增长率在2%。
 
中国经济还有回旋的余地,一些地区到了高收入阶段,而其他的地方在中低收入阶段。城市发展了,但农村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中国经济保持超过4.5%以上的速度是可能的。
 
二、虚拟经济杠杆扩张
 
美国的次贷危机蔓延到全球,是高杠杆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在应对危机时采取了加杠杆的方式,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因此,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除了财政领域的4万亿,在金融领域的货币供应量更大。中国将变成世界五大印钞机之一。
 
中国的资本市场则有以下几个特点:“本末倒置”体制、泡沫、杠杆机制。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主板市场从一开始就是有毒资产。因为货币供应量很大,却没有多少民间投资渠道。企业上市需要通过审批的方式,把供给限制在极小范围内,这导致国有股无法流通,企业一上市就把股票价搞到天价,市盈率搞到天高,而其他的基础型市场或者是场外市场却有严格限制,未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倒三角的市场结构。但这样一个市场价格却拥有世界第二位的市值,成为一个由泡沫或杠杆支撑的市场。
 
中国货币供应量迅速攀升,给实体和虚拟经济均带来一系列隐患。资本市场的体制“本末倒置”,是泡沫和杠杆的叠加。实体经济杠杆率居高不下,国有企业负债率一路攀升,杠杆因素比想象严重。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宏观政策采取了“加杠杆式调控”,财政政策回归积极态势,投资政策呈现高杠杆、强刺激、低效益的特色。
 
三、市场态势呈现重大拐点
 
中国经济夹在两难的选择中,一方面,大方针要求去杠杆、挤泡沫;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在通缩的进程中。在这样的形势下,市场态势方面出现了重大的拐点。首先是刘易斯拐点,总人口增长率开始下滑,劳动力下降得更快。第二个拐点是传统需求拐点:基础设施、房地产、制造业从2002年甚至2008年以后一路下滑,传统需求走向边际点。
 
中国的经济结构虽然有所优化,但却喜忧参半。除了能源、原材料和金融以外,其他几乎所有二、三产业的增长值加起来,都不及金融行业一个行业增长值多。因此,说社会收入分配不公也好,民生问题很多也好,中国的经济结构虽然有所优化,但却是喜忧参半的。
 
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就业上。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749万人,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比农民工都困难。因此现在发展产业,要提供的新需求或是创造的新产业应该在第三产业中,在先进制造业中,在高端服务业中。
 
四、创新发展需标本兼治
 
创新发展首先要解决高杠杆和泡沫问题,其治标措施是资产置换与“杠杆转移”,治本措施是资本市场的结构性改革,即由“倒三角”的逆态分布转换成“正三角”的正态分布格局。
 
金融深化要注重优先顺序。产品价格市场化应该优先于资本价格市场化;社会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应当优先于虚拟经济;金融资产的证券化过程中,金融基础产品证券化应当优先于金融衍生品的市场化。
 
中国在地区发展中,不同省市的发展程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省市,第二类是初步呈现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省市;第三类是正处在从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阶段跃进的省市。地区之间的发展如何平衡,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大任务,也是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
 
资料下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