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电话 : 让我们主动联系您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SAIF老
师会尽快与您联系。

 
让我们联系您
美国顶尖DBA进入中国 携手SAIF启动全球金融DBA
发布时间:2012-09-17 浏览次数:3648次

2012年9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凯瑞商学院联合推出的“全球金融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项目”(DBA)首期班开学典礼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隆重举行。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以金融和全球化为特色的高端工商管理博士项目。

“格物致知、以济天下”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体系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能否力挽狂澜,构筑世界经济金融稳定的基石?承载着这样的时代使命,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凯瑞商学院强强联手在中国联手推出了以全球金融管理为主轴的工商管理博士学位(DBA)项目。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院长Robert E. Mittelstaedt说,借由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使命,双方推出了DBA项目。


有别于侧重纯学术研究的传统博士学位(Ph.D.),该项目为中国高端的企业精英和高级政府管理人员量身定制,将他们宝贵的实践经验,与国际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全球知名教授的研究实践相结合,在高端研究平台上进行思想碰撞和深度研讨,解决中国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实际挑战和重大课题,影响中国全球化的进程。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副院长、DBA项目美方主任,会计学教授贝克伟表示,在美国,大部分的博士学位都专注于学术研究,是培养顶级高校教授的温床。而这次SAIF和ASU合作推出的博士学位,则是专注于依靠实际问题来研究、讨论出研究方案。


“现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有太多独特的问题。如果纯粹把西方的经济管理、金融理论照搬到中国,是不切实际的。另外,作为社会科学,必须要和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包括中国现在发展的阶段,相切结合。这种情况下,你要想创造或者提炼解决中国现在的问题,必须在这个环境中去寻找。我们希望学员从他们所在的产业、工作中,分管的政策等方面,去思考问题,去观察,去做实验。”


全球金融DBA项目沿袭小班制精英学习方式,每年招收1个班,30人左右,学制3年,每2个月集中授课1次,每次3-4天,主要授课地为上海和北京。课程包括2周美国国际模块和2周欧洲国际模块。授课语言中文为主,论文撰写可用中文(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后申请ASU的DBA学位)。


师资:追踪式教学

“没有好的老师,有再好的大楼和设备,都是空谈。我相信我们这个项目的师资和国内任何项目的师资来比,是超水平的。”贝克伟认为,该DBA项目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具有钻石级的师资。“从我们负责教学的教授上看,全都是美国知名高校培养出来的博士,全都是在美国知名高校拿到终身教授、讲席教授的,这个含金量,欧洲的学校、香港的学校也不能比。”


全球金融DBA项目汇集了全球顶尖金融和管理师资,他们全部来自MIT、斯坦福、哥伦比亚、耶鲁、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国际知名商学院,超过50%荣膺“讲席教授”。他们不仅在专业领域享有卓越的学术声誉,还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金融和管理领域的研究,深谙本土实际,对中国全球化面临的挑战有充分理解和创新思路。


贝克伟介绍说,在创办该项目的时候,也曾为师资方面的问题头疼过。“EMBA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教了课就走了,不需要再跟学员见面了。但我们这个DBA的课程,所有参与教学的老师都将成为博士论文的委员。每一个学生有三位教授,其中一位是主教授——要指导学生的论文,首先要对他/她了解,对他/她提出来的问题要了解,而且这个问题不是一次粗浅的了解,而是在三年的过程中进行持续的了解,要频繁、要深入。而这些老师很多都不在国内,我们希望通过安排,使这些老师在未来三年之内,除了教课以外,在学生在做思维碰撞的时候,对他们的思路和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持续的追踪。这个非常不容易,国内也没有人做过。”


学员:趁经济低谷学习和思考


“这个项目的出发点,是希望把一些精英、有思想以及有成就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是想为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想做一些事情的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管理科学教授、副院长、DBA项目中方主任陈宏介绍说,基于这样的思考,他们就去找这样的学员。


2012级首期班中,35名学员的平均年龄为46岁,平均管理年限达到19年,80%的学员已获得ASU-SNAI(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欧、长江等国内外一流商学院的EMBA、MBA学位,18%的学员还拥有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名校的经济学、管理学博士学位;50%的学员来自上海,其他来自北京、安徽、四川等全国各地。另外,学员全部是所在单位的高层或决策层,既包括全国性金融服务机构行长、总裁为代表的实力金融家,也包括政府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创办知名实业企业的领军企业家。


一些学员表示,在全球经济周期进入低谷的当下,是静下心来学习和思考、讨论一些问题的良机。复星集团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梁信军介绍说,这一项目有助于思考未来十年的情况,也是一次体验不同学校的学风和学习方法的机会。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忞也表示,来参加这个项目,第一是觉得平台很好,可以接触不同领域的企业家,是一个高手过招的过程。“向老师学,向同学学。”


陈宏透露,这35个学员的构成都是学院经过精心计划和安排的。“我们在学员的结构上,包括他所在的行业上,都做过仔细的规划,挑选的过程比较严格。我们希望通过精英学员的层次、包括他们现在所在的行业、年龄层、所在地区来做安排。在行业上,金融服务业占到40%,实业占到45%,15%是政府机关。”陈宏强调,DBA项目需要有比较全面的学员结构,且学员各自在其行业都要算是比较杰出的企业家、领导者或者政策决定者。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大部分EMBA、MBA项目,更多强调学习这一模块,而互动的模块较为缺失。陈宏表示,这一DBA的项目,需要学员在学习了一年以后,把他/她的思考和问题通过演讲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听。同学和老师会给他/她提出建议,出谋划策,帮助其思考难题,在这一基础上,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


“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是一起在做。同时作为学生,也知道其他同学在思考什么问题,这本身就是学习。做完论文以后,论文差不多要结束时,再把你思考、研究,大家思维碰撞的东西再讲一遍。这就是一般的项目没有的,也是为什么这个项目只收35个学生,每年只招一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互动、碰撞。”


贝克伟说,这种思维碰撞的柏拉图式教学,在国内是首创。“在学的博士生,往往有所谓的假论文、抄手、代工的。人都是有荣誉感的,在这种群策群力、共同学习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在我们项目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我们全班35个人都是你的交流对象,也是你鞭策自己的对象。”


贝克伟也和学员强调,所谓同学,不是建立人脉关系。“那个太庸俗,同学必须要同心同德,相互切磋。我们要把这件事情看得稍微高一点,远一点,不是解决你董事会能解决的问题。你董事会能解决的问题,不要拿来跟我讲。你办公会能解决的问题,不要拿来讲。要深层次地反映,以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来思考应该走向一个什么样的创新模式,而且这个模式是实实在在的,是思考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是琢磨出来的。”


有使命感,才会越做越好

“现在很多中外合作办学,其实是‘同床异梦’。”贝克伟介绍说,中美合作办学的项目要能够持续发展、推陈出新,双方的文化和理念就必须要相同。


在美国审批该博士项目的时候,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包括很多学校的教授,甚至一些商学院以外的教授,还有博士学位要拿到学校教授委员会、包括研究生院、学校董事会的批准。项目双方都表示,正是因为有相同的理念,才能达成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


陈宏和贝克伟都表示,这一项目是“希望通过高起点、高师资、高水平的基础,能够为中国尤其是上海在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契机上,做一个承前启后的工作。”


此外,双方还表示,正因为有同样的使命感,他们才相信自己能把这一项目做好。“当你有使命感的时候,只会把一件事情越做越好,而不会虎头蛇尾。我们的计划是,这个项目要持续下去,而且永远要作为中国在商学院的里程碑上的一个典范。”



资料下载
友情链接